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儿科 >新生儿破伤风,四六风,新生儿破伤风治疗
man

新生儿破伤风,四六风,新生儿破伤风治疗

女 | 21天 2011-10-16 有5个回复

问题描述:对眼牙关紧闭身子往后挺,新生儿破伤风,四六风,新生儿破伤风治疗,问问医生怎么办

回答

头像

张慧芝

已帮助网友:4011 2011-10-16

症状分析:
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病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以后可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痉挛,及出现皱眉,举额,口角向外牵引,口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再现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常规治疗,包括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使用止痉镇静剂,预防感染,脐部处理,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组用与对照组相同的疗法,同时加用东莨菪碱0.03~0.05 mg/kg,2~4 h静注1次,病情好转后减量,直至停药.
新生儿破伤风常因呼吸衰竭,抽搐窒息,缺氧,脑水肿等引起死亡.采用安定,氯丙嗪,异丙嗪剂量偏大易引起低温,反应低下,气管分泌物增多,致中枢性呼吸抑制所引起的窒息,在治疗上比控制痉挛更加困难.东莨菪碱则兴奋呼吸中枢,抑制大脑皮层网状结构,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改善痰阻所致窒息.东莨菪碱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脑缺氧,减少脑水肿发生,因而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快,病程缩短,治愈率高.
遵医嘱行破伤风抗毒素静滴,安定每次0.5~0.8 mg/kg,氯丙嗪加异丙嗪每次各0.5~1.0 mg/kg,两组药物每4~6 h交替使用,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东莨菪碱每次0.03~0.05 mg/kg,静脉滴注,1次/2~4 h;当痉挛控制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及药物剂量,直至最后停药.严格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各种药物的用药时间.根据当天液体量计算输液速度,保证各种药物及液体按时输入.

头像

高锡云

已帮助网友:3368 2011-10-16

症状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民进俗称“四六风”,“七日风”,牙关紧闭,以痉挛表现为主,一般来说发病比较重,但您不要着急,现代医学发展已经治疗和治愈.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破伤风抗病毒(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但抗病毒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止痉药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以建议您尽早到医院进行系统,正规的治疗,只要早治疗,就能治愈.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20 2011-10-16

症状分析:
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病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以后可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痉挛,及出现皱眉,举额,口角向外牵引,口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再现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常规治疗,包括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使用止痉镇静剂,预防感染,脐部处理,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组用与对照组相同的疗法,同时加用东莨菪碱0.03~0.05 mg/kg,2~4 h静注1次,病情好转后减量,直至停药.
新生儿破伤风常因呼吸衰竭,抽搐窒息,缺氧,脑水肿等引起死亡.采用安定,氯丙嗪,异丙嗪剂量偏大易引起低温,反应低下,气管分泌物增多,致中枢性呼吸抑制所引起的窒息,在治疗上比控制痉挛更加困难.东莨菪碱则兴奋呼吸中枢,抑制大脑皮层网状结构,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改善痰阻所致窒息.东莨菪碱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脑缺氧,减少脑水肿发生,因而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快,病程缩短,治愈率高.
遵医嘱行破伤风抗毒素静滴,安定每次0.5~0.8 mg/kg,氯丙嗪加异丙嗪每次各0.5~1.0 mg/kg,两组药物每4~6 h交替使用,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东莨菪碱每次0.03~0.05 mg/kg,静脉滴注,1次/2~4 h;当痉挛控制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及药物剂量,直至最后停药.严格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各种药物的用药时间.根据当天液体量计算输液速度,保证各种药物及液体按时输入.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3053 2011-10-16

症状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抗病毒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病毒(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畅达30天,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价格较昂贵.
  3.止痉药
  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
  (安定)可受训,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但半率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
  首次负荷量为15—20m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
  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长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
  4.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钾硝唑,静脉滴注,7—10天,可杀灭破伤风杆菌.
[编辑本段]新生儿破伤风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新法接生,接生时要求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手,接生用具以及产妇外阴部都要经过严格消毒,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脐带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消毒脐蒂处,同时肌注TAT1500—3000IU,或注射破伤风毒素75—250U.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就应迅速送医院诊治.严格执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
该回复来自 http://www.99ask.net 99健康问问.

头像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2011-10-16

症状分析:
一般治疗
  (1)护理:保持室内安静,避光,减少刺激,避免扰动,必须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等尽量集中同时进行.及时清除痰液,可采用气管插管冲洗吸痰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皮肤清洁.
  (2)保证营养和水分供给:后期可鼻饲乳品,如痉挛频繁不能鼻饲,可用静脉营养.
  (3)给氧:有缺氧及青紫时给氧,如窒息,呼吸衰竭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切开在新生儿一般不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安全.有脑水肿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预后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乃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1.潜伏期的长短 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2.抽搐发生的时限 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h内与长于24h,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3.抽搐的频率及程度 这是判断严重性最主要的指标.抽搐越频,每次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4.呼吸窘迫及发绀 严重破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喉肌痉挛,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喉头分泌物过多,严重抽搐引起脑缺氧,过量的镇静药抑制呼吸中枢和肺部感染等.
  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5.发热的高低 有高热者,除合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有关.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6.有无并发症 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特别是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
  虽然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很高,但掌握治疗原则,采用综合疗法,如能度过危险期(起病后10天左右),则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由于本病的自限性,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完全恢复需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