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其他症状 >单核细胞增多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man

单核细胞增多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女 | 23岁 2018-11-09 有5个回复

问题描述: 我这段时间总是觉得乏力,不想吃东西,这俩天,莫名其妙的发烧的,忽高忽低的,实在难受的不行,就上医院做了检查,说是单核细胞增多,应该怎么办好呢,希望得到的帮助:单核细胞增多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回答

头像

唐建兵

已帮助网友:4223 2018-11-09

EBV有五种抗原成分,即病毒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补体结合抗原(可溶性抗原S)和核抗原(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电镜下eb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eb病毒为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所组成。类核含有病毒dna;膜壳是20面体立体对称外形由管状蛋白亚单位组成;包膜从宿主细胞膜衔生而来。eb病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单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因此病毒分离困难。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因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献血。疫苗尚在研制中。

头像

高福玲

已帮助网友:4161 2018-11-09

BV属疱疹病毒群,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先发现。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股DNA。
本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故病毒分离较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免疫荧光或电镜法可检出本病毒。EBV有嗜B细胞特性并可作为其致裂原,使B淋巴细胞转为淋巴母细胞。
应随时警惕脾破裂发生的可能,及时确诊,迅速补充血容量,输血和进行脾切除,常可使患者获救。
阿昔洛韦(Acyclovir)及其衍生物在体外试验中有拮抗EB病毒的作用,但此类药物不必常规地应用于一般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惟有伴口腔毛白斑病的艾滋病者以及有充分证据说明是慢性进行性EB病毒感染者可考虑应用此类制剂。

头像

张绍兰

已帮助网友:2022 2018-11-09

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较易发生(12到40岁)。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有时严重)、食欲丧失、疲倦、淋巴腺肿大,通常位于颈部、腋下或鼠蹊部、脾脏肿大、肝脏肿大、黄疸,黄皮肤黄眼睛(有时)、头痛、普遍性全身疼痛。容易感染本病的危险因子包括压力过大、因疾病免疫力降低、疲倦或过度工作及生活环境拥挤等。
甲硝唑及氯林可霉素对本病咽峡炎症可能有助,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的可能,但氯林可霉素亦可导致皮疹。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咽部及喉头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应用指征,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及时应用尚可避免气管切开。激素也可应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等。
以上是对“单核细胞增多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21 2018-11-09

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被称为“接吻病”,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通常是通过唾液、飞沫散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着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一般以采用青霉素G为妥,疗程7~10天。若给予氨苄青霉素,约95%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在给药后1周或停药后发生,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故氨苄青霉素在本病中不宜使用。

头像

李小可

已帮助网友:1821 2018-11-09

BE病毒(EBV)属疱疹病毒群。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股DNA。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因此病毒分离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免疫荧光或电镜法可检出该病毒。
疾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