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传染科 >鼠咬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man

鼠咬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 | 5岁 2018-11-10 有5个回复

问题描述: 有个同事的小孩,有次发现他脸好像有点肿,还发热,有时候还全身抽搐,同事说检查说得了鼠咬热,这病和狂犬病一样嘛,是被咬了以后传染的吗,希望得到的帮助:鼠咬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回答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21 2018-11-10

鼠咬热病原体分别是小螺菌及念珠状链杆菌,家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也按病原体分类将鼠咬热分成两型。实为两种病原体各异、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起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呕吐、头痛、剧烈背痛,手掌及足心可见散在皮疹。多有关节红肿、疼痛,可有渗液,主要累及大关节。可以用抗菌治疗青霉素为首选.成人剂量每日l60万U,分2次肌内注射。小螺旋菌所致者可用较小剂量,每日用40万~80万U,疗程7~14日。如合并心内膜炎,每日剂量应增至1200万U以上,疗程4—6周,可与氨基苷娄抗生素合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成人每日剂量1.5~1.8g分3—4次口服,疗程7 日。也可选用四环素、头孢菌素、氧霉素和氨基苷类抗生素。注重鼠咬热的饮食卫生,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防止暴发经抗生素治疗,鼠咬热的护理预后较好,未经治疗者死亡率达10%。

头像

李小可

已帮助网友:1821 2018-11-10

念珠状链杆菌性鼠咬热(1)流行病学资料传染源主要是鼠,其他啮齿动物和肉食动物因相互咬伤也可作为传染源。(2)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咬伤处易愈合,无硬结性溃疡形成,局部淋巴结亦无肿大。2)皮疹75%病人在病程中可出现充血性皮疹,多为斑丘疹,呈离心分布,可累及手掌和足趾,皮疹可持续1~3周,部分病人退疹时脱屑。3)全身症状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背痛、呕吐等症状,热型不规则或呈间歇性,1~3周缓解,以后体温可再度上升。半数病人可出现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受累关节有红、肿、痛或见天节腔积液,本病最为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为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可并发支气管肺炎、睾丸炎、心包炎等。(3)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贫血。2)病原菌检查急性期血、脓液、关节腔液培养可找到病原菌。如小白鼠腹腔接种1~2周内死亡,其血中含有病原菌。

头像

何伟文

已帮助网友:2756 2018-11-10

鼠咬热的诊断:
1.小螺菌性鼠咬热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咬伤处出现疼痛、肿胀发紫以至坏死。表面出现水疱,其上覆以黑痂,下面有硬结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2)全身症状 畏寒高热,体温迅速上升至40℃以上,伴全身乏力、肌痛、关节痛。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昏迷、颈强直等。
3)皮疹半数病人出现皮疹,为暗红色或紫色斑丘疹,边界清楚,不痛不痒可融合至数厘米大小,常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程3~5 d后,体温下降、症状消失、皮疹隐退。间隔3~7 d后,体温又复上升,症状及皮疹再现。如不经治疗可反复发作持续3~8周,少数病人可反复发作1年以上。常见合并症有心内膜炎、脑膜炎、心肌炎、肝炎等
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有贫血、血沉快,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
2)动物接种分离病原体病人血液、伤口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0.25ml接种小白鼠或豚鼠腹腔,7~15d内取其血液或腹腔液,暗视野或涂片染色可找到小螺菌。
以上是对“鼠咬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张瑶

已帮助网友:4112 2018-11-10

鼠咬热是由鼠类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小螺旋菌及念珠状链杆菌。小螺旋菌所致的鼠咬热潜伏期为2~3周,患者突起寒战、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躯干及四肢可出现斑丘疹,已愈合的鼠咬部位出现肿痛、坏死以至硬结样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鼠咬热的症状:初期的伤口常很快愈合,然而咬后1~22天(通常10天内)骤然发生寒颤、发热、呕吐、头痛和背痛关节疼痛。3日后在手和足上出现一种小的红色斑疹,多数病人在1周内出现关节肿胀和疼痛,如未予治疗可持续数日或数月。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有心瓣膜感染和脑及其他组织的脓肿。
鼠咬热的治疗:
(一)一般支持疗法对高热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二)局部处理用浓苯酚涂皮肤伤口,再用乙醇洗净中和。溃疡部位用0.02%呋喃西林、0.2%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或0.1%~0.2%新霉素等溶液湿敷。

头像

黄文飞

已帮助网友:3034 2018-11-10

鼠咬热一般通过鼠咬伤而致病,但念珠状链杆菌也可通过染菌饮食传播。人被病鼠咬伤后,细菌经伤口进入淋巴系统并引起局部淋巴结炎,进入血循环中可致菌血症、毒血症。人被鼠咬后可感染念珠状链杆菌或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病。鼠咬热系鼠类疾病伤口处在潜伏1-3周后会出现水泡、坏死,伴有红肿、疼痛,间歇性发热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会惊厥。鼠咬热的病因:高达10%的被鼠咬伤的人可发生鼠咬热,主要发生于贫困区居民,无家可归者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念珠状链杆菌是存在于健康鼠口腔和咽部的一种菌,为美国鼠咬热的最主要病因。它并不是一种螺旋体。已发现感染的暴发与饮入未消毒的和污染的牛奶有关系,当疾病是以此种方式传播时被称为哈弗里尔热(Haverhill)。
然而,感染常常是由受染的野生大鼠或小鼠咬伤后发病,偶尔感染亦可由鼬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传播。另一种类型的鼠咬热(日语称为鼠毒)是由鼠咬热螺旋体引起。此种感染常见于亚洲而罕见于美国。它亦为大鼠咬后或偶尔地为小鼠咬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