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man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 | 17岁 2018-11-11 有7个回复

问题描述: 我这俩天觉得咽部疼痛,摸着淋巴结肿大了,今天突然发烧了,就上医院去看了,说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希望得到的帮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回答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18 2018-11-11

腺热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的简称。腺热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电镜下EB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有复发。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病死率为1%~2%,死因为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本病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恶性病变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疾病。虽EB病毒亦可见于淋巴瘤患者,但本病不会转化为淋巴瘤。
以上是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3632 2018-11-11

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电镜下EB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EB病毒为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所组成。类核含有病毒DNA;膜壳是20面体立体对称外形由管状蛋白亚单位组成;包膜从宿主细胞膜衔生而来。EB病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单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因此病毒分离困难。
1、抗病毒西药
无环鸟苷(Acyclovir)10—20mg/kg/d,分2—3次,静滴。抑制EBV复制,停药后病人鼻咽部仍可连续排病毒。病毒唑(Ribavirin)10—15mg/kg/d,分2次肌注,3—6天1疗程;或威乐星口服液(每支10ml含Ribavirinl50mg),剂量1ml/kg/d,分2—3次口服。
2、严重并发症治疗
如脾破裂应手术,呼吸道阻塞急需时做气管切开。

头像

胡世春

已帮助网友:2400 2018-11-11

病人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又称异型淋巴细胞)就是这种具杀伤能力的CTL。因此,本病称为“传染性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或“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更为恰当。EBV可引起B细胞多克隆活化,产生非特异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有些免疫球蛋白对本病具有特征性,如Paul—Bunnell嗜异性抗体。
1、一般疗法
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注意口腔卫生。保证营养及足够热量。对症治疗。
2、灭滴灵
15—50mg/kg/d,分3次口服,连服5—7天,适用于咽峡炎症。
3、抗生素
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避免用氨苄青霉素,以免发生皮疹)。

头像

谢武龙

已帮助网友:3295 2018-11-11

EB病毒有6种抗原成分,如膜壳抗原、膜抗原、早期抗原(可再分为弥散成分D和局限成分R)、补体结合抗原(即可溶性抗原S)、EB病毒核抗原、淋巴细胞检查的膜抗原(lymphacyte detected membrance antigen LYDMA),前5种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LYDMA则尚未测出相应的抗体。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适用于咽喉水肿呼吸道受阻、心肌炎、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中毒症状重者,疗程一般1—2周。
2、生物制剂
恢复期病人血清每次10—20m1,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或静脉滴入。Q—干扰素100万U/d,肌注,连续5天。
3、中药
成药有抗病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金莲花片剂、川心莲片剂等,应辨证施治。

头像

高福玲

已帮助网友:4161 2018-11-11

传染性单科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BV人口腔后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因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EBV主要感染B细胞,导致B细胞表面抗原改变,继而引起T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CTL)而直接破坏感染EBV的B细胞。
以上是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张绍兰

已帮助网友:2022 2018-11-11

你好,感谢您的咨询,根据你所描述的临床情况考虑是,有咽喉炎的,可能建议你可以口服一些阿莫西林胶囊,嗯,银翘片三黄片,缓解临床症状。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19 2018-11-11

传染性单科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BV人口腔后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因B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EBV主要感染B细胞,导致B细胞表面抗原改变,继而引起T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CTL)而直接破坏感染EBV的B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尚无可靠的预防性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因EB病毒可能的致癌作用而受到限制,近年来在探索化学疫苗的研究上已有进展,但离实际应用尚有待时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如出现黄疸可按病毒性肝炎处理原则治疗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一般以采用青霉素为妥,疗程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