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99健康问问 >瘦身美体 >美容 >胎记都有什么方法去除?
man

胎记都有什么方法去除?

女 | 3岁 2019-01-13 有6个回复

问题描述: 孩子刚出生的胎记并不明显,只是小小的淡红色,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胎记有变大的趋势,而且颜色越来越深,胎记呈现不规则型,边界清楚,可见清晰毛细血管扩张,还发现胎记上面长了些许小小的绒毛,担心孩子长大后因为胎记的缘由会自卑,

回答

头像

胡世春

已帮助网友:2400 2019-01-13

您好,红胎记常在出生时存在,一般多呈暗红、橘红、暗紫色。它的发病率相当高,主要生长的部位为面、颈部最为多见。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的健康组织,多发生在皮肤表层且不突出皮肤,按压时可退色;红色胎记形成原因是由于血清中的锌、铜、钙、镁等微量元素及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严重缺乏,影响了色素合成的生化过程,导致色素细胞分泌色素异常增多,通过神经传导致表皮而逐渐蔓延而形成的斑块;
胎记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脉冲激光治疗、外科治疗、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具体的方式还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确定。
  因不同患者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与效果也各不相同,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头像

谢武龙

已帮助网友:3295 2019-01-13

您好,胎记在医学上称为“母斑”或“痣”,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的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初生几个月后才慢慢浮。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母斑、先天黑色素母斑、咖啡牛奶斑等。胎记的发病诱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发病诱因治疗的方案也不一样。治疗讲究对症治疗,科学的检查出具体的发病诱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
胎记越早去除效果越好在3~5岁之间最好,因为小孩新陈代谢快,皮肤恢复也快。胎记可以采用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不伤害皮肤,也不会留下疤痕。

头像

高福玲

已帮助网友:4161 2019-01-13

你好,胎记又名胎痣,太田痣,青记等,胎记在医学上称为“斑”、“痣”及“血管瘤”,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于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皮肤上红色,青色,褐色或黑色皮损。一般胎记对人们的健康不会有太大的不利影响,多发生在皮肤表层且不突出皮肤,但胎记长在脸上会使人们极度的不自信,所以说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去除脸上胎记方法很多,而且比较先进,大部分胎记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治疗的话,要做到两点:首先,一旦在早期发现患有胎记,要及时前往医院早作诊断,早实施治疗;其次是在治疗胎记的方法上,不可盲目的听信有些偏方,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科学的治疗,以免误事。

头像

张绍兰

已帮助网友:2022 2019-01-13

您好,根据您的病情描述,目前治疗胎记的主要手段包括脉冲激光治疗、外科治疗、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等。主要分为九种,有、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蒙古斑。胎记的种类有很多,虽然大多数胎记不需要治疗,到一定年龄可以自行消退,但是有一部分胎记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
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以确诊胎记的类型,再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接受治疗。
以上是对“胎记都有什么方法去除?”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21 2019-01-13

您好,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特别是其下半部充满黑素颗粒的黑素细胞,其树枝突显著伸长、变细,常呈微波状,与皮面大致平行,广泛散布在胶原纤维束之间,所含黑素颗粒呈阳性DOPA反应,说明不是真皮中的噬黑素细胞,电镜下可见这些黑素细胞含有无数完全黑素化的黑素体。
建议趁早治疗, 激光治疗胎记虽然效果显著,但也不是每一种胎记都适合,需要用激光去除。家长最好请教专业医师,做精确的诊断,判断胎记对身体的影响,以及去除的需要性。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4400 2019-01-13

你好,胎记表现为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创伤后容易出血。
皮肤激光未普遍前,除胎记多半用电烧、冷冻方式,严重的胎记则须开刀切除、再补皮,不过都容易留下疤痕,因此,除严重胎记仍须开刀处理外,激光去除胎记已成为去胎记至佳的选择。建议选择适合的医院,患者以及家属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对控制患者病情有利的正规医院,切不可盲目就医,轻信传言、广告,以免耽误病情。